新手留學生上課聽不懂怎麼辦? 借助OCR工具高效預習&課堂筆記相結合!
目錄
- 為什麼課堂上聽不懂?
- 1.語言障礙
- 2.文化差异
- 3.學術壓力
- 一:輕鬆學習的技巧
- 課前準備
- PDF到PDF轉換工具
- 翻譯工具
- 二:記筆記技巧&後續整理複習管道
- 課堂記錄
- 課後整理
- 長期複習
- Q&A
為什麼課堂上聽不懂?
1.語言障礙
詞彙量不足:新的學習環境中,專業術語和日常用語常常讓人摸不著頭腦。 課堂上,教授可能會用一些聽起來特別正式的學術詞彙,或者你從未見過的縮略語,瞬間讓人一頭霧水。 而在日常生活中,也可能會遇到許多“接地氣”的俚語或地方用語,這些都不是從教科書中能學到的。 這就像試圖給一個外國人解釋“內卷”“凡爾賽”這樣的中文網絡熱詞,理解起來的難度可想而知。 對留學生來說,詞彙的豐富性和多樣性有時讓人感到困惑,但這是深入學習語言、真正融入環境的必經之路。
語法和發音問題:學語言的過程,就是從簡單的詞彙和基本句型,逐步過渡到複雜的句子結構和表達。 但語言畢竟是活的,它不像數理化那樣有固定的公式。 哪怕你掌握了再多的語法規則,在實際交流中,聽到的句子也常常超出教材的範圍。 而且即便在一個國家,不同的年齡、地域、文化背景的人在說話時,表達方式可能千差萬別。 一個年輕人和一個老年人在用詞和語調上會截然不同,而地方口音更是增添了理解的難度。 比如說,第一次聽到南方口音或者蘇格蘭口音的英語,真的是讓人聽得雲裡霧裡,常常只能依靠脉络猜測。 這種情況剛開始會有些沮喪,但別擔心,這是語言學習的必經階段。 適應各種口音、熟悉不同的表達方式,會讓你在真正掌握語言的過程中邁出重要的一步。
此外,發音的準確性也是很多留學生面臨的挑戰。 一個簡單的詞,發音不對,可能就完全變成了另一個意思。 例如,在英語中“sheet”和“shit”之間的差別,就是許多學習者的“雷區”。 一不小心,說錯就可能造成尷尬的誤會。 這些語音上的微妙差异讓人緊張,但不用太焦慮,多聽、多模仿,反復練習,總能克服這些障礙。 在這個過程中,別忘了語言是交流的工具,最重要的是你能勇敢地開口表達自己。
2. 文化差异
這種教學模式的優勢在於,它鼓勵學生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,並通過討論碰撞出更多的思維火花。 然而,對於剛剛適應這一環境的留學生來說,這種變化可能會讓人感到不知所措。
然而,這種高度互動的教學方式對於使用第二語言的學生來說,是一大挑戰。 快速的對話和激烈的思維碰撞會讓非母語者感到難以跟上節奏,有時甚至還沒來得及理解一個問題,討論已經進入了下一個階段。 這種感覺常常會讓人“迷失方向”,尤其是當討論的內容與講義不同,無法依賴“筆記”來理解時,更是讓人倍感壓力。
3. 學術壓力
課程難度:無論是大學生、研究生還是博士生,初到新的學術環境,大家普遍會感到課程難度的差异。 許多留學生常常發現自己在某些知識點上有“缺失”,而這在國內的課堂上也並不陌生,就像老師偶爾會說:“你們高中沒學過嗎?”——在國外,類似的情况同樣存在。 很多教授會默認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基礎知識和技能,而這些內容可能並沒有在你之前的教育經歷中提及。 尤其是在一些理論課程或高階專業課上,這種知識差距會讓人感到力不從心。 為了跟上課程進度,留學生往往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自學補足,而這些“額外的功課”無疑給學習增添了不少壓力。
作业和考試的壓力:日常的作业相對來說或許還能應付,但在國外的學術環境中,許多課程的考核並不僅僅是完成練習題那麼簡單,而是需要撰寫報告、製作項目或進行團隊合作。 在這些作业和考試中,不僅考驗你的學術知識,還涉及到資料蒐集、分析能力、邏輯表達以及團隊合作等各方面的綜合能力。 比如,期末論文需要你對一整學期的知識進行深入理解和梳理,而教授們更希望看到的是你自己的觀點和思考,而非簡單的資料堆砌。 這種開放性的作业對於習慣了“標準答案”的學生來說無疑是一種挑戰。
那麼,意識到這些問題後,我們該如何應對呢? 別擔心,接下來分享幾個小妙招,幫你提升學習效率的同時,減輕焦慮感。
一:輕鬆學習的技巧
課前準備
另外,不同的教授講課風格可能千差萬別,有的老師上課說話比較慢,留學生即使聽力成績一般也能跟上老師的節奏。 但更常見的情况是,老師上課語速飛快,往往留學生剛記下一個重點,結果老師這部分內容都快講完了,這也導致留學生在記筆記時錯記、漏記知識點。
錄音上課內容: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出現,留學生可以通過錄音設備記錄下老師課堂講授的內容,課後補全筆記。 上課時專注聽教授講解,如果遇到聽不懂的單詞,不要急著記,避免囙此錯過後面的內容。 關鍵是抓住每句話的大意,從整體上理解教授在說什麼。 可以從理解一句話的意思開始,逐漸過渡到理解一段話甚至整節課的內容。 一開始可能只能聽懂10%、20%甚至30%,這都很正常,不必過於焦慮。 想要百分之百無障礙聽懂,甚至是母語者也不容易做到,慢慢練習就好。
課後複習錄音:回家後可以重新聽課堂錄音,仔細扣每句話,查找沒聽懂的詞彙,並把它們記下來。 把查到的新詞背下來,逐漸積累詞彙量。 此外,跟著錄音複述教授的講解,這樣可以幫助你强化理解,並提升聽力和口語能力。
PDF到PDF轉換工具
光準備好上面的工具還不够,課前預習也很重要! 建議大家在上課前,可以先看看教材和老師發的資料,尤其是一些專有名詞,可以提前查閱和理解。 這樣上課時會更加從容,不會因為某個詞沒聽懂而陷入困惑。
為了减少大家課前預習的時間,給大家推薦一款可以幫助我們做課前預習的工具:PDFtoPDF線上OCR文字掃描網站,當我們預習遇到生詞的時候可以利用這款工具將書本上的內容,或者教授下發的PDF掃描件先轉換為文字檔,從而去對文字進行複製粘貼,放到翻譯軟體中進行內容的理解。 下麵我來具體給大家展示一下使用步驟。
第一步:將課本上的內容進行拍照,並保存為PDF格式【若是電子PDF掃描件,可直接進行第二步】
第二步:瀏覽器輸入pdftopdf.ai,進入OCR文字選取官網【PC端、移動端均支持】
第三步:點擊上傳文件按鈕,選中手機或電腦中需要選取文字的檔案進行上傳
第四步:等待幾秒鐘,處理完成後可點擊小眼睛進行效果預覽
第五步:效果滿意可點擊開始轉換按鈕,選擇自己想要的掃描精准度,以及支付方式進行付費即可下載
https://bwr51pxqif.feishu.cn/sync/P6JWdmoUOsPLCwbysUlc92NknJC
注:登入帳戶之後,可見網站頂部的分享得免費轉換頁數的活動,趕快去分享給好友吧!
翻譯工具
檔案轉換完成後即可進行複製粘貼,無需在翻譯軟體中手動輸入內容,方便快捷,預習效率UP!
工具一:Google Translate
App下載:https://play.google.com/store/apps/details?id=com.google.android.apps.translate
工具二:有道翻譯
以上兩款工具均可跟PDFtoPDF線上ocr文字選取工具相結合使用,建議大家自行試用選擇適合自己的工具,讓我們更輕鬆的學習。
二:記筆記技巧&後續整理複習管道
如何提高記筆記的效率:四個小技巧
使用縮寫和符號,高效記錄
學會使用常見的縮寫和符號,以加快記筆記的速度。 這裡為大家準備了一份縮寫清單,感興趣的朋友可用於參攷:wish.with.tw
遠離電子設備,專注紙質筆記
科學研究表明,使用電子設備記筆記容易分散注意力,因為荧幕的色彩和不斷彈出的資訊會讓你無法集中精神。 囙此,儘量選擇紙筆進行記錄,專注聽課,避免在記筆記時被打斷,從而更好地理解課程內容。
標記重點,複習時高效選取資訊
學會識別課程中的重點內容,可以用不同顏色、符號標記。 在之後的複習過程中,可以優先查看這些重點,而不用每次都從頭到尾閱讀所有筆記。 這種方法能够幫助你迅速抓住覈心內容,提高學習效率。
構建思維模型,精煉筆記內容
做筆記不僅僅是抄寫課堂上的內容,而是要通過整理資訊,建立自己的思維模型。 在聽課時,試著理解“為什麼”以及“如何運作”,並將這些理解用自己的話寫在紙上。 通過這種管道,即使內容少了,但理解會更深入,記憶也會更加牢固,能在考試和工作中靈活運用所學知識。
重視課後整理與複習,及時消化知識
上完課後儘量在1-2天內進行複習,可以通過重聽錄音、整理筆記等管道鞏固當天學到的知識。 這樣可以按照自己的節奏吸收內容,不用擔心跟不上課程進度。 通過這種及時複習,可以幫助你在期末複習時更輕鬆。
平時理解透徹,考試輕鬆應對
平時就要確保理解每個知識點。 把複習時間分散到整個學期,而不是集中在最後幾天突擊複習。 這樣期末考試前只需要回顧和加強記憶,而不會陷入疲勞戰。 對課堂上不懂的內容及時消化,複習時會更得心應手。
獨立完成課程練習,查漏補缺
做練習(如Tutorial或課後習題)時,儘量先獨立完成,然後再對照答案,分析錯誤的地方並進行針對性複習。 這能幫助你發現薄弱環節,逐步提高理解力。
利用past paper(歷年真題)和模擬考試
不論是在英美等國家還是其他地方,歷年考試真題(past paper)都是非常寶貴的複習資料。 認真研究這些真題,因為考試的考點和題型常常有相似之處。 儘量在考前進行幾次模擬考試(嚴格限時),不僅能熟悉考試流程,還能提高答題速度和自信心。
規劃詳細的複習計畫,逐步推進
考試前一個月製定一個詳細的複習計畫,確保每天有條不紊地完成任務。 避免熬夜,合理安排複習時段,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。 計畫越詳細,複習時就越有目標,不會感到手忙腳亂。
靈活應對考試難題,培養主動思維
各國的考試風格不盡相同,有的側重記憶,有的注重分析和應用。 要習慣於通過複習課件、教材、seminar練習等不同資料來補充學習,不要死記硬背,而是理解概念、練習思維發散和問題解决能力。 嘗試類比實際考試情景,熟悉考場的答題節奏。
考前突擊小技巧
如果複習時間有限,試著集中精力研究重點題型和容易出錯的部分。 可以找學長學姐、導師或學習小組進行考前衝刺,一起梳理重點和難點,快速補缺。 找一個能幫你整理past paper和關鍵知識點的學習夥伴,也能大大提升複習效率。
Q&A
Q:PDFtoPDF工具只有掃描件轉文字檔的功能嗎?
Q:一上課就緊張,開不了口跟同學和老師交流,有什麼好方法嗎?
A:留學生在新環境中感到緊張是很常見的現象,尤其是在需要開口與同學和老師交流時。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方法,可以幫助留學生克服緊張情緒,更自信地參與課堂討論:
- 預習課程內容:課前閱讀相關材料,瞭解即將學習的內容,這樣在課堂上會更有信心。
- 準備問題和觀點:提前思考可能的討論話題,並準備好一些問題或觀點,以便在課堂上發言。
- 從簡單的互動開始:先從小的互動開始,比如點頭、微笑、眼神交流等,逐漸新增互動的複雜度。
- 當融入環境不那麼緊張之後,再嘗試主動舉手回答簡單問題。 不要害怕回答錯誤是關鍵,只有回答了老師和同學才能更好的幫助你。
Q: 如果上課時遇到聽不懂的內容,該如何應對?
- 錄音上課內容:上課時專注聽教授講解,如果遇到聽不懂的單詞,不要急著記,避免囙此錯過後面的內容。 關鍵是抓住每句話的大意,從整體上理解教授在說什麼。 可以從理解一句話的意思開始,逐漸過渡到理解一段話甚至整節課的內容。 一開始可能只能聽懂10%、20%甚至30%,這都很正常,不必過於焦慮。 想要百分之百無障礙聽懂,甚至是母語者也不容易做到,慢慢練習就好。
- 課後複習錄音:回家後可以重新聽課堂錄音,仔細扣每句話,查找沒聽懂的詞彙,並把它們記下來。 把查到的新詞背下來,逐漸積累詞彙量。 此外,跟著錄音複述教授的講解,這樣可以幫助你强化理解,並提升聽力和口語能力。
- 課前預習:在上課前,可以先看看教材和老師發的資料,尤其是一些專有名詞,可以提前查閱和理解。 這樣上課時會更加從容,不會因為某個詞沒聽懂而陷入困惑。
- 不要過度依賴聽譯軟件:聽譯軟件雖然方便,但不能替代你對語言的真實理解和掌握。 通過主動練習和積累,你會發現自己聽懂內容的速度和準確度都有明顯提升。
评论
发表评论